我的
注册
会员中心
进入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锂剂

锂剂
资讯:0条
更新:2023年10月10日

锂剂属于心境稳定剂,是第一个能够真正有效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锂剂的治疗双相障碍的治疗窗窄,与不良反应存在明确的量效关系。因此在监测血锂浓度的基础上能够有效规避不良反应。


收藏
基本信息
详细内容

       “七喜”(7 Up)现在是百事公司名下一款碳酸汽水。1929年在Howdy公司在美国推出后“七喜”后,大获成功,迅速成为一种潮流饮品。“七喜”的成功原自于它显碱性的“神奇”配方——柠檬酸锂。

       人类对锂的认识只有200年。1800年巴西科家安德拉达在瑞典一个海岛的矿井中开采出的一种从未见过,呈现玻璃光泽的“神秘”矿石,当时人们对这种矿石的成份知之甚少,直到1817年瑞典化学家阿尔费德才最终确定这种矿石中含有一种新发现的金属元素“锂(lithium)”

       锂是原子量最小的金属元素,把含锂的物质放到火里,会发出深红色的火焰。由于大多数的锂盐都显弱碱性,而弱碱性水被认为有益于健康,把锂盐加入温泉水用于洗浴,很快就获得了欧洲各大疗养中心的青睐。1843年外科医学家Alexander Ure发现碳酸锂能够溶解体内的结石,开始尝试用碳酸锂膀胱冲洗的办法来溶解结石。1848年英国医学家Alfred Garrod发现痛风患者血液中尿酸含量异常增高后,开始寻找能够从体内排出尿酸的办法。1859年他发现尿酸锂可以溶解于水,并且可以把尿酸带出体外,因此开始尝试用口服锂剂来治疗痛风。

       锂在痛风领域的迅速成功,很快就把锂带到另一个全新的治疗领域——精神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Garrod把痛风和尿酸联系在一起之后,由于癫痫及抑郁和痛风相类似都表现出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当时一些医学家试图用尿酸在中枢沉积来解释癫痫和抑郁。尽管部分患者的也曾反馈锂剂能够让情绪好转,然而随着20世纪初“尿酸在中枢沉积”理论的没落,锂也逐渐淡出精神和神经治疗领域。

       锂的医疗用途受挫,并没有阻止锂在食饮工业的成功。当含有柠檬酸锂的饮品“七喜”推向市场后,锂迅速成为一种时尚,部分医生也把锂开给患者,作为钠的替代品来减少钠盐的摄入。至20世纪40年代,随着锂造成死亡病例的出现,各大饮品制造商不得不停止添加锂剂。最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1949年全面禁止锂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当锂的食品用途遭受挫折的时候,锂的医疗用途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界。就在FDA发布锂盐禁令的同一年,澳大利的John Cade试图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尿液中寻找导致患者发病的物质。由于向啮齿类动物的腹腔注射患者的尿液后出现动物死亡,为了确定动物死亡是否是因为尿液中所含的尿酸有关,Cade打算使用尿酸溶液进行再次尝试。尿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十分有限(0.6mg/100ml 20°C),Cade便选择溶解性更好的尿酸锂来配制尿酸溶液。当他将配好的尿酸溶液注射到实验动物的腹腔后,却发现与之前用患者尿液注射过的动物相比注射尿酸锂的实验动物变得尤为安静。很快Cade就意识到“安静”是由锂引起,并推断锂可能是一种精神“镇静剂”。在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他的想法后,Cade选择抑郁、痴呆和躁狂患者试用锂剂。抑郁和痴呆患者的试用结果并不理想,锂剂似乎没什么疗效,而躁狂患者的试用结果却十分满意,躁狂症状得到有效控制。锂剂成为第一个能够真正有效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

       尽管锂被证实有效,但由于之前出现过死亡病例,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有死亡病例出现,导致锂剂的普及非常缓慢。在不断努力和推动之下,逐渐理清血锂浓度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当血锂浓度达到1.0~1.5mmol/L时不良反应表现为轻微震颤和恶心,达到1.5~2.0mmol/L时会出现齿轮样震颤、恶心、呕吐和嗜睡,达到2.0~2.5mmol/L时出现共济失调及意识混浊,达到2.5~3.0mmol/L出现语言障碍和严重震颤,>3.0mmol/L时出现谵妄、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尽管锂的治疗范围较窄(目标浓度为0.8~1.2mmol/L, 超过1.4mmol/L时可能出现中毒反应),通过积极监测血锂浓度,最终扫平清了锂剂在普及上的巨大障碍。



免责声明:相关信息仅限药物研发参考使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真实和准确!


我们提供如下咨询服务:药品立项市场前景分析、医院及药品零售市场分析、药品市场调研及制定推广策略、国外药品引进、国内批文转让、上市前后临床试验设计、药品推广PPT制作。您可以在公众号“药研苑”主页面发送消息,咨询相关服务,或关注“药研苑”公众号,及时掌握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



相关企业

横切线®为注册商标

Copyright 2020 横切线®药研苑 备案号:粤ICP备1804137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