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注册
会员中心
进入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药学分类 > 抗肿瘤药物 > 溶瘤病毒
溶瘤病毒

溶瘤病毒
资讯:0条
更新:2024年6月12日

溶瘤病毒的主要机制包括,感染肿瘤细胞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激活T细胞,以增强T细胞对于感染病毒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此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还用利释放出肿瘤特异性抗原,促进机体对肿瘤细胞的识别。


收藏
详细内容

早在1904年,George Dock就报道了一例女性白血病患者在感染流感之后,白细胞计数和病情得到暂时缓解(Dock, G ,1904)。

而关于病毒在抗肿瘤方面的临床研究,开始于H A Hoster等人。由于观察两名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感染病毒性肝炎后得到短暂缓解,1949年H A Hoster等对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主动感染肝炎来缓解癌症的疗效展开了小规模临床验证。Hoster等前后共收集43名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3人成功主动感染肝炎,其中7名患者病情缓解超过一个月,研究中也出现了死于肝炎的病例(H A HOSTER., 1949)。

在Hoster之后,A W Taylor发现一例AMOL患者偶然感染腺病的AMOL患者得到暂时缓解,开始尝试用主动感染腺病的方式来治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OL)。Taylor的5名主动感染腺病AMOL患者中3例AMOL病情得到暂时缓解,另2例的AMOL也未观察到明显的缓解,这两例患者也并未出现明显的腺病症状(A W Taylor., 1953)。

在之后的20年里,许多不同种各类的病原体被尝试用于癌症治疗,大多数病毒因由于缺乏功效或安全性而被放弃,研究重点逐渐集中腺病毒、疱疹病毒、副粘病毒、小核糖核酸病毒及痘病毒等致病力比较弱的病毒。同样由于安全性和有效性上的疑虑,进入70年代后,关于溶瘤病毒的临床试验大幅度减少。

到90年代,随着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对于溶瘤病毒可以通过基因技术减弱病毒的致病力,增强溶瘤能力和对肿瘤的特异性。

2004年一种名为 Rigvir 的小核糖核酸病毒,在拉脱维亚被批准用于治疗黑色素瘤。2005年11月我国现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溶瘤腺病毒药物H101(重组人5型腺病毒,安柯瑞®)。2015年一种名为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的工程化单纯疱疹病毒(HSV-1),在美国和欧洲被批准用于治疗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黑色素瘤。2021年一种名为teserpaturev的改良单纯疱疹病毒在日本被批准用于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溶瘤病毒的主要机制包括,感染肿瘤细胞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激活T细胞,以增强T细胞对于感染病毒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此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还用利释放出肿瘤特异性抗原,促进机体对肿瘤细胞的识别。

(校对20240612)



免责声明:相关信息仅限药物研发参考使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真实和准确!


关注“药研苑”公众号,及时掌握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


我们提供如下咨询服务:药品信息发布、药品立项、市场前景分析、医院及药品零售市场分析、药品市场调研及制定推广策略、国外药品引进、国内批文转让、上市前后临床试验设计、药品彩页及主图设计、药品推广PPT制作。您可以关注公众号“药研苑”后,在主页面发送消息,咨询相关服务。



相关企业

横切线®为注册商标

Copyright 2020 横切线®药研苑 备案号:粤ICP备1804137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