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注册
会员中心
进入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药学分类 > 精神及神经系统用药 > 抗神经分裂药物
抗神经分裂药物

抗神经分裂药物
资讯:2条
更新:2023年4月16日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均与调节多巴胺能神经元通路功能有关。分为两代,第一代为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改善阳性症状,但对于阴性症状无效;第二代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阳性和阴性症状都具有改善作用。


收藏
基本信息
详细内容

       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阳性症状是指精神功能的异常或亢进,包括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阴性症状是指精神功能的减退或缺失,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除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外,临床症状还包括,认知症状、攻击敌意、情感症状(焦虑抑郁)。

;"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


       “精神分裂”这一概念的引入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此之前精神分裂症并未能与躁狂、抑郁、痴呆等疾病严格区分开来。最早可能属于精神分裂症的记录来自于古埃及,19世纪之前也有其它很多关于不合逻辑、不能理解或是不受控制的行为记录,但是实际上这些个案难以用现代的标准进行确认是否属于精神分裂症的范畴。直到1809年才出现了第一份详细的符合精神分裂症的个案记录。随着对精神分裂症认识的深入,Emil Kraepelin首次将患者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统一在一起,看似相互孤立的临床症状,实际是一种疾病引发的复杂表现。1908年Eugen Bleuler提出“精神分裂”这一概念,用来描述患者人格、思想、记忆、知觉功能的分离现象。

       与对疾病的认识相似,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也走过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程。在20世纪之前,对于精神异常事实上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往往以居家或在“疯人”院进行“照料”为主,直到17世纪才出现公共的精神病院。第一家公共精神病院是贝特莱姆皇家医院(Bethlem Royal Hospital),坐落于英国伦敦,于1632年建立。贝特莱姆也是最臭名昭著的精神病院,各种各样所谓的“疯子”被送到这家医院,其中既包括精神错乱的患者,也包括有癫痫甚至只是学习障碍的患者。在当时,一旦被送进贝特莱姆,实际意味着患者已被家人抛弃,同时也代表着长期监禁。贝特莱姆运行的主要经费,来源自于公众的参观费用,“顾客”只要花费一两个先令,便可漫步于医院的走廊,像游览动物园一样,窥探这些肉体被禁锢着的灵魂。

       在出现真正有意义的治疗措施之前,精神病院使用放血、起疱、冰水浴等各种各样残忍的手段来治疗精神疾病。颇具讽刺的是,其中一些治疗手段,甚至为其它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譬如飞行员前庭耐力训练,源自于Erasmus Darwin发明的旋转疗法。

冰水浴——Alexander Morison(1828)


旋转疗法——J. Guislain(1826)


       20世纪初,先后出现一系列颇为激进的治疗方法,如疟热疗法、深度昏迷疗法、胰岛素冲击疗法以及药物抽搐疗法。在药物抽搐疗法出现后不久,Ugo Cerletti发明了一种用电击来代替药物引起抽搐的方法,称为电休克疗法(ECT)。ECT尽管十分残忍,但确实也展现出有益的疗效,因此ECT开始广泛在精神病院内使用。上世纪40-50年代,另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脑叶白质切除术(Lobotomy)。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脑叶白质切除术纯属不道德的治疗技术,用“白痴”来代替所谓的“疯子”。从表面上患者不再表现出攻击性,转为大众所期望的安静,甚至是冷漠。而事实上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确是人格的退化,情感和智力的残破。直到1952年药物氯丙嗪(Chlorpromazine)的出现,才真正终结了精神疾病治疗的“野蛮”时代。

       关于精神分裂症的机制,目前最主要的假说是多巴胺D假说。在人脑中有5条多巴胺能神经元通路。A.中脑-边缘神经通路,由中脑腹侧被盖区至边缘系统的伏隔核,参与奖赏以及成瘾药物产生的欣快感,并与妄想、幻觉精神症状有关,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被认为是中脑-边缘神经通路过度活跃的结果。B.中脑-皮质神经通路,与中脑-边缘神经通路在结构上关系密切,同样由中脑腹侧被盖区出发,但进一步延伸到前额叶皮质区,参与认识和情感,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被认为是中脑-皮质神经通路功能低下的结果。C.黑质-纹状体神经通路,由大脑黑质至基底核或纹状体,属于大脑锥体外系神经系统,参与调节运动功能。阻断该条通路会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综合征、静坐不能及迟发性运动障碍。D.结节-漏斗神经通路,由下丘脑至垂体前叶,参与调节泌乳激素的分泌,阻断该条通路会引泌乳激素分泌失去抑制,造成泌乳以及女性的停经。E. 由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侧中脑、下丘脑核、臂旁外侧核至丘脑,目前功能尚不清楚。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均与调节多巴胺能神经元通路功能有关。分为两代,第一代为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改善阳性症状,但对于阴性症状无效;第二代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阳性和阴性症状都具有改善作用。



免责声明:相关信息仅限药物研发参考使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真实和准确!


关注“药研苑”公众号,及时掌握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


我们提供如下咨询服务:药品信息发布、药品立项、市场前景分析、医院及药品零售市场分析、药品市场调研及制定推广策略、国外药品引进、国内批文转让、上市前后临床试验设计、药品彩页及主图设计、药品推广PPT制作。您可以关注公众号“药研苑”后,在主页面发送消息,咨询相关服务。



相关资讯查看更多
再鼎医药公布KarXT精神分裂症中国3期桥接研究数据
2024年10月29日,再鼎医药有限公司公布KarXT(呫诺美林曲司氯铵Xanomeline and Trospium Chloride)用于精神分裂症中国3期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数据。
绿叶制药每月一次帕利哌酮注射剂获得FDA上市批准
2024年7月28日,绿叶制药集团宣布其自主研发的ERZOFRI®(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混悬注射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上市批准。
相关企业

横切线®为注册商标

Copyright 2020 横切线®药研苑 备案号:粤ICP备1804137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