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以血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会引起一系列与血糖升高有关,甚至能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糖尿病足病。因此糖尿病治疗的核心是降低过高的血糖。
早在公元前1550前,在古埃及人撰写的《埃伯斯纸草文稿(Ebers Papyrus)》中就记录了一种多尿的疾病。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中的Diabetes原意为“虹吸管”,最早由公元2世纪的希腊医学家阿莱泰乌斯(Aretaeus)引入 ,用于指代以多饮和多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埃伯斯纸草文稿(Ebers Papyrus)》
最早将尿液与甜味联系在一起的是公元5、6世纪印度的两名著名的医生 Susruta和 Charuka。他们用梵文记录了患者的尿液发粘,能够吸引蚂蚁,尝起来味甜。并且他们患者分为二种类型,一种是年老或肥胖的患者,一种是消瘦、生存期短的患者。
公元600多年中国初唐的的甄立言在《古今录验方》中指出患者的尿液味甜。同时代的王焘受甄立言的启发在《外台秘要》中记录其父王玉敬的尿,闻之有水果气,尝之有甜味。9-11世纪的阿拉伯医学中,再次强调了患者的尿液发甜,并指出患者会发生坏疽和性功能障碍。
直到1675年来英国人Thomas Willis,英国皇家学会的早期创始之一,才首次在欧洲大陆指出患者的尿液味甜,并引入拉丁文Mellitus(甜蜜),来描述糖尿病。4年后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的Johann Peter Frank根据尿液是否有甜味,将疾病分为尿崩症(无甜味)和糖尿病(有甜味)。与Willis同一时代的著名医学家Thomas Sydenham,首次将糖尿病与代谢异常联系起来,认为糖尿病是血液中的“乳糜”没有得到完全消化,被排出体外的结果。100年后,1776年来自于英国利物浦的医生Mathew Dobson,从煮沸的尿液中得到一种具有甜味的结晶——“糖”。Dobson不仅发现患者的尿液发甜,患者的血液也发甜,尽管甜味要比尿液淡。Dobson由此推断,产生甜味的这种“糖”,并不是来源于肾脏,而来源于血液,并提出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消瘦,是由于营养物质在吸收利用之前,被肾脏排出体外。Dobson关于糖尿病是全身代谢异常的研究和推论,为糖尿病的后续研究指明了正确方面。1815年法国化学家Michael Chevreal证实,引起甜味的这种“糖”是葡萄糖。
1797年、1798、1806年英国军医John Rollo发表了3版对糖尿病的论著。其在好友William Cruickshank的帮助下对患者尿中的“糖”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肉食会产生较少的“糖”,而面包、水果和谷物会产生较多的“糖”,并尝使用改变饮食结构来治疗糖尿病。John Rollo也被认为是首次使用Diabetes Mellitus一词的人。1870 年法国外科医生Apollinaire Bouchardat在普法战争期间注意到,在严格食物配给的影响下,糖尿病士兵尿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出现下降,更严格的饮食控制开始用于治疗糖尿病。1914年美国Frederick Madison Allen在美国洛克菲勒研究所(Rockefeller Institute)引入了一种严格饮食控制的饥饿疗法,尽管部分患者死于饥饿,但艾伦饥饿疗法(the Allen starvation diet)成为在胰岛素(Insulin)出现之前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
直到1921年Frederick Banting等人发现胰岛素(Insulin)后,糖尿病的治疗才发生质的飞跃。使糖尿病成为一种可以实现终身可控的慢性疾病,不仅延长了患者生命,也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的下降(胰岛素抵抗)伴胰岛 β 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相对减少)——2型糖尿病( T2DM)、或胰岛 β 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乃至消失——1型糖尿病( T2DM)。
糖尿病会引起一系列与血糖升高有关,甚至能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糖尿病足病等。因此糖尿病治疗的核心是降低过高的血糖。
免责声明:相关信息仅限药物研发参考使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真实和准确!
关注“药研苑”公众号,及时掌握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
我们提供如下咨询服务:药品信息发布、药品立项、市场前景分析、医院及药品零售市场分析、药品市场调研及制定推广策略、国外药品引进、国内批文转让、上市前后临床试验设计、药品彩页及主图设计、药品推广PPT制作。您可以关注公众号“药研苑”后,在主页面发送消息,咨询相关服务。
横切线®为注册商标
Copyright 2020 横切线®药研苑 备案号:粤ICP备1804137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