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症主要表现为大脑中出现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形成的斑块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引起的神经元纤维纠缠,患者在症状上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的降低,并伴有行为和精神上的异常。目前阿尔茨海默症主要治疗核心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延缓疾病的进展。
年老就会“痴呆”,算是人类一种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观念。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哲学毕达哥拉斯将人的一生从出生到老年分为六个阶段,并认为一旦走到最后的老年阶段,人的心智便会返回到婴儿时期的痴愚。古希腊的裁判官也把“老年”当作是不能正确表达自己意愿的正当理由。即使有一些古代智者,像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敏锐的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会发生心智衰弱,但也只是认为,积极的精神活动减缓了衰老的进程而已。古罗马最著名的医学家盖伦,把痴呆列入精神疾病,但同样也是把年老作为造成痴呆的一种病因。尽管直到19世纪,人们依旧把痴呆作为年老的必然结果,但是也逐渐意识到老年性痴呆,首要症状是认知功能的降低,本质源自于大脑的改变,并尝试用大脑变“硬”或变“轻”来加以解释。
19世纪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取得了巨大进步,首先把痴呆和智力迟滞加以区分,痴呆是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而智力迟滞是由于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解剖学家则进一步试图寻找老年性痴呆大脑病变的根源。由于发现梅毒感染引起的痴呆(麻痹性痴呆)出现脑沟增宽、脑重量减轻的脑萎缩现象。使得麻痹性痴呆成为第一种能够阐明病因的痴呆性疾病。随着对脑萎缩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随后发现麻痹性痴呆患者脑血管出现明显的变窄,而脑血管意外(脑卒中)造成的痴呆患者(血管性痴呆)同样发现了脑萎缩现象。因此,医学家开展倾向于把大脑血流供应减少,作为导致老年性脑萎缩和痴呆的直接原因,并把动脉粥样硬化作为病因。
脑萎缩(右图)
在心血管病变作为老年性痴呆的病因,逐渐占据主流地位的同时,显微技术和手段的发展,为深入了解大脑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观察手段。1892年老年癫痫患者的大脑中发现了未知斑块,1898年同样的斑块发现于老年性痴呆患者。1907年Oskar Fischer,在16例老年性痴呆患者中的12例发现了斑块,与之相对应的45例进行性麻痹患者、19例精神错乱患者、10例普通患者都没有出现类似现象。同年Aloysius Alzheimer在一例于55岁发病的女性患者中发现了神经元纤维纠缠现象。从此,斑块和神经元纤维纠缠与老年性痴呆的关系被确立起来。并用阿尔茨海默(Alzheimer)症来特指65岁之前发病的早老性痴呆。由于从本质上来看,65岁之前发病与65岁之后发病,除了年龄之外并没有什么不同,因此从1977年后将早老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统一称为阿尔茨海默症。
目前已经清楚斑块源自于β淀粉样蛋白在神经元外的异常沉积,在患者发病前10-20年就已经开始出现。而神经元纤维发生纠缠是由于其组成成分Tau蛋白发生了异常的磷酸化。由于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发生于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之后,因此认为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在疾病的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对于什么导致发生上述变化,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在疾病早期,病理改变首先出现于大脑的旁海马区域,逐渐累及到大脑海马区域并进一步扩散,由于大脑旁海马及海马与短期记忆有关,因此患者首先表现为短期记忆受损。随着扩散的逐步扩大,最终可累及35%的大脑。
神经元纤维纠缠(左)和β淀粉样蛋白斑块(右)
箭头所指海马区域发生萎缩
阿尔茨海默症等痴呆患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包括记忆力、执行能力、语言、运用和视觉空间能力)的降低,并伴有行为和精神上的异常(包括淡漠、精神错乱、情感障碍和多动行为)。目前阿尔茨海默症主要治疗核心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延缓疾病的进展。
免责声明:相关信息仅限药物研发参考使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真实和准确!
关注“药研苑”公众号,及时掌握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
我们提供如下咨询服务:药品信息发布、药品立项、市场前景分析、医院及药品零售市场分析、药品市场调研及制定推广策略、国外药品引进、国内批文转让、上市前后临床试验设计、药品彩页及主图设计、药品推广PPT制作。您可以关注公众号“药研苑”后,在主页面发送消息,咨询相关服务。
横切线®为注册商标
Copyright 2020 横切线®药研苑 备案号:粤ICP备18041379号-3